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
11
HP74
C10
01W80599
HP74
C10
興隆
(清)李祖白撰 周驒方點校
天學傳概
興隆
(清)李祖白撰 周驒方點校
天學傳概
天學傳概目録
天學傳概前言 周弭方
天學傳概序 許之漸
天學傳概 李祖白
天學傳概前言
《天學傳概》,李祖白撰,清康熙刻本,九行二十字,白口單邊。今海内外僅梵蒂岡在中國天主教史、中西思想公 教廷圖書館有藏。
李祖白,字然真。明天啟六年與湯若望合作,譯《遠鏡説》。入清,湯若望順治元年
八月十一日《請給新曆供費兼陳本局要務疏》云:「如順天生員宋可成、副榜監生李祖
白、儒士掌乘、焦應旭,此四人者,文理優通,有志曆學,訪舉在局,効力多年。」二十五日
旨下,李祖白等「以効力有年,勤敏可加,相應照例量帶欽天監博士職銜」(見《西洋新法
曆書奏疏》二卷)。至順治六年刻《西洋新法曆書》,李祖白成欽天監夏官正。
祖白以弟子禮事湯若望。順治十七年七月,湯氏立聖母堂碑於北京教士公墓。祖
白有跋,刻於碑陰。跋云:「吾師湯道未先生,諱若望。西海熱爾瑪尼亞國人。幼齡學
道,入耶穌會,以宣傳天主正教爲務。三十遊中華,爲天啟二年。嗣以夙諳曆學,歲己
巳由大學士徐文定公薦,應召來京修曆,凡十餘載。恭遇國朝建鼎,遂用西洋新法,造
曆頒行。洊荷恩禮優異,迄今未艾云。門人李祖白謹識。」湯氏纂定《西洋新法曆書》
中,《渾天儀說》一卷、《五緯表》十卷,镌受法門人中,有「祖白」名。
康熙二年癸卯孟冬,祖白「公餘少暇,客有問天學今昔之概者,謹遵所聞論次,以代
口答」。是即《天學傳概》,許之漸序。此書一出,天下大譁。楊光先即投《與許青嶼(
漸)侍御書》,狂訾祖白。是年冬,因曆法事,朝廷議湯若望、李祖白不軌,罪至極刑。後
因京師連續地震,朝中不敢遽用;再議,若望得開釋,欽天監附教官員李祖白、宋可成、
宋發、朱光顯、劉有泰五人俱處斬。至康熙八年,湯若望、李祖白之欽天監案,始得平反
昭雪。
《天學傳概》是天主教名著,在中國天主教史、中西思想交匯史上,均有獨特地位。
祖白也曾參與教會其他書籍之校刻。高一志譯《聖母行實》,卷三修潤者題「虎林
李祖白」。虎林,今安徽贵池,古吴封地,故是書祖白自署「燕吴後學」。
本次整理《天學傳概》,以台灣吳相湘氏《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》影印本為底本,除
了徑直訂正引文中的一些錯訛外,其他文字没有任何改動。
二〇〇〇年五月六日北京周驛方謹序
天學傳概序
自天地之心見,而後君師之道興。帝王之所以為治,聖賢之所以為學,
未有不本乎天者也。黄軒迄今,世無異治,而教統一裂,人自為學,家自為
師,若水火之不相謀,要無不尊天以立說者。一彼一此之間,往往陽擯其
名,而陰竊其實。雖道家之幽渺,釋子之虚寂,窮其所託,與吾儒之盡性至
命,不有殊途而同歸者乎?惟是斁倫毁紀,捨君臣父子之大,而躭夫幽渺虚
寂,以别求其所謂天,此二氏之教,吾儒所以辭而闢之也。彼行之不著,習
矣不察,終其身於君臣父子,而莫識其所為天,即儒者或不能無弊。如欲循
其弊以為救,仍莫若尊天以立說。相傳開闢以來,有所為天主教學者,驟而
聆其語,若儻怳而弗可據。即其於吾儒當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,日月星辰
之行,天地之所以著,鬼神之所以幽,物類之所以蕃,江河之所以流,不應瀆
告之以其學也。久之而親,其人繹其書,以昭事不墮為宗旨,克己愛人為工
夫,悔過遷善為入門,生死大事有備無患為究竟;其於二帝三王之道,日月
星辰之行,天地之所以著,鬼神之所以幽,物類之所以蕃,江河之所以流,靡
弗相始終相表裏。超出乎二氏之上,而後知其學,何莫非吾儒之學也?其
教自漢唐流傳中土。明萬曆辛巳,耶穌會士西泰利子,航海九萬里而來,建
堂於宣武門内。一時名公卿,多樂與之遊。至國朝恩禮倍渥,通微教師實
總曆務,復勅建東堂,再可利子、景明安子主之,余俱樂與之遊。而然真李
子以余為有契乎其言也,持所著書,屬利子索余序,因述其大略。惟向者福
清葉相國,《贈西賢》詩有云:「言慕中華風,深契吾儒理。」又云:「拘儒徒
管窺,達觀自一視。」誠化其同異之見,取所為尊天以立説者。究其指歸,精
其義蘊,即不言學,並不言教可也。而一切窮神達化,更有進乎此者,抑非
余之所及知也已。
康熙三年歲在甲辰春王正月柱下史毘陵許之漸敬題
E
時間以
天地之所
鬼神之所以幽,物類之所以會,江河之所以说,不富
分所應有云。前性書二教,恩施此尤纳矣。然則天學之傳及中土,其時
天學傳概
燕吳後學李祖白撰
人子孫,某處如德亞,此外東西南北,並無人居。
天學,天主教學也。天主為萬有之初有,其有無元而為萬有元。德福
圓滿,知能渾全;妙性超然,奥窮思悟,中土尊稱之曰上帝。兹以其為天地
之主宰,故質稱天主也。而其教則為人而立,别人於蠢動,儕人於天神,令
向真原而求真福。大要以昭事不墮為宗旨,以克己愛人為工夫,以悔過遷
善為入門,以生死大事有備無患為究竟,誠吾人最喫緊之實學,而其從來遠
矣。緬昔天主上帝,於厥世始,開闢乾坤,發育萬物,所以資人安居利用者
悉備。而生初人,男女各一,其靈性賦以當然之則,好善惡惡,秉為彝常,永
不能脱。凡遇忠孝大節,舉仰慕之若渴;凡遇奸頑大,舉疾視之若讎。
自古稱為性教,愚非不足,聖非有餘,豈不然乎?只以性叅氣禀物誘交侵,
失其初良,而不敢漫言率也,則繼之以書教。後開闢三千七百有一年,天主
於西納山西距中國四萬里°頂,降石碑二,明列十誡為目,括以愛主愛人為綱。是
書教者,所以為性教之申命也。而不惟是,又後千四百九十七年,天主之教
世,又有進焉者。先是詔示人間,兼遣神人,此因舉世沉迷,躬自降救,下取
人性以接本性,而生如德亞國初人亦生於此,西納山在其界内。之白稜郡,名耶穌。在世
三十有三載,所顯奇跡甚衆。命死者活即活;命瞽者見即見;巨浪雄風,
命息即息;虐魔恣害,命退即退。蓋與化成功用萬有應命而出者,同一神
異也。詳明誡理,簡定新規,群心大服,名其教為寵教,以見教由主寵,非人
分所應有云。較前性書二教,恩施此尤摯矣。然則天學之傳及中土,其時
亦可得而稽乎?日有斯人,即有斯教,中土人與教同時並得也。何以言
之?方開闢時,初人子孫,聚處如德亞,此外東西南北,並無人居。當是時,
事一主,奉一教,紛歧邪説,無自而生。其後生齒日繁,散走遐逖。而大東
大西,有人之始,其時略同。考之史册,推以曆年,在中國為伏羲氏,即非伏
羲,亦必先伏羲不遠,為中國有人之始矣。
惟此中國之初人,實如德亞之苗裔,自西往東,天學固其所懷來也。生
長子孫,家傳户習,此時此學之在中國,必倍昌明於今之世。延至唐虞,下
迄三代,君臣告戒於朝,聖賢垂訓於後,往往呼天稱帝,以相警勵。夫有所
生及救世宗徒多者,行教中土,事藏西史。
受之也,豈偶然哉?其見之《書》曰:「昭受上帝,天其申命用休。」曰:「予
畏上帝,不敢不正。」曰:「惟皇上帝,降衷於下民。」曰:「上帝妥佑下民。
:「惟簡在上帝之心。」曰:「惟上帝不常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
殃。」曰:「顧諟天之明命。」曰:「天佑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師,惟其克相上
帝。」曰:「我亦不敢寧於上帝命,弗永遠念天威。」見之《詩》曰:「文王在
上,於昭於天;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。」曰:「維此文王翼翼,昭事上帝。天
鑒在下,有命既集。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。」曰:「皇矣上帝,臨下有赫。」
「敬天之怒,無敢戲豫;敬天之渝,無敢馳驅。」曰:「蕩蕩上帝,下民之
辟。天生烝民,其命匪諶。」曰:「口我來牟,上帝率育。」曰:「赫赫姜嫄,其
德不同。上帝是依......『無貳無虞,上帝臨女。』」《魯論》曰:「獲罪於天,無
所禱也。」曰:「予所否者,天厭之,天厭之。」曰:「丘之禱久矣。」曰:「畏天
命。」《中庸》曰:「郊社之禮,所以事上帝也。」曰:「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,至
矣。」《孟子》曰:「樂天者,保天下。畏天者,保其國。」曰:「順天者存,逆天
者亡。」曰:「雖有惡人,齋戒沐浴,則可以事上帝。」曰:「存其心,養其性,
所以事天也。妖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」
凡此諸文,何莫非天學之微言法語乎?其不但言帝又言天者,天即帝
也。猶臣民間稱君上為朝廷,朝廷即君上也。審是則中國之教,無先天學
者。惜乎三代而還,世風日下,民生苦於戰争,士習壞於功利。吕秦代周,
任法律,棄《詩》《書》。從前載籍,盡遭烈焰,而天學不復覩其詳矣,傷哉!
逮至西漢元壽,天主降生及救世畢,宗徒聖多默者,行教中土,事載西史。
而此中中州近地,明季流傳十字教規,緣天主救世,功成十字,故以名教,是
即多默所遺教也。逮至有唐貞觀九年,上遡天主降生六百三十五禩,大秦
國即如德亞國修士阿羅本,遠將經像重譯來朝。爾乃宰相郊迎,翻經内殿,命名
景教。初勅造大秦寺於京,後又徧勅諸州,各置景寺。開元以後四朝,寵賫
彌渥,即郭汾陽王,亦復重廣法堂。依仁施利,修舉哀矜,教行有唐,蓋二百
載而近矣。今長安有《景教流行中國碑》可考也。又後九百四十六載,遡天
主降生千五百八十一年,為明萬曆辛巳。耶穌會士西泰利子,自歐羅巴梯
航九萬里東來,庚子底燕京,貢聖像、西琴、自鳴鐘等物。朝廷義隆柔遠,恩
《御製文》有銘,西泰氏孩
红”仰給大官。同時遵旨入内地者,又十
禮備至。縉紳先生與之遊,講究天主大道,多所契合。著有《實義》《畸人》
等書行世。服從其教,感其化者比比。辛亥卒於京,賜地葬焉。於是熊、
龐、陽、龍諸子,先後接踵來京司教事,而晉有高則聖,閩有艾思及,江南有
畢今梁,併顯聞於時。崇禎己巳,庭議修曆。徐文定公素折節西賢,為性命
交。知其旁通曆學,時以少宗伯領督修,疏薦函璞鄧子,未幾病殁。續薦余
師道未湯子,暨味韶羅子[1]。曆垂成,羅又病殁。獨余師與曆事相始終。
入國朝,用其法造《時憲曆》,頒行天下。命掌欽天篆,辭再三不允。至辛
卯,遂荷世祖皇帝特達之恩眷,錫嘉名,晉崇階,更念其將老,勅户部查給地
畝,任作生壙。而且駕數臨堂,諮求教學,賜《御製文》有銘。西泰氏舊堂之
東偏,師為倣西式,改創新堂,寬數倍,於其東階,恭勒綸音於石,以垂不朽,
天下聞而榮之。堂近宣武門,屬城西。東華門舊燈市之南又一堂,欽賜於
順治乙未,改建於康熙壬寅。堂亦西式,相偕在内行教者,再可利子、景明
安子也三。人稱東堂,以别於宣武門之堂。天學之在京師,為四方之望,
自京師堂構一新,叨恩格外。而四方西賢鐸振之地,士民益奮欽崇。會有
红”仰給大官。同時遵旨入内地者,又十 ×
禮備至。縉紳先生與之遊,講究天主大道,多所契合。著有《實義》《畸人》
等書行世。服從其教,感其化者比比。辛亥卒於京,賜地葬焉。於是熊、
龐、陽、龍諸子,先後接踵來京司教事,而晉有高則聖,閩有艾思及,江南有
畢今梁,併顯聞於時。崇禎己巳,庭議修曆。徐文定公素折節西賢,為性命
交。知其旁通曆學,時以少宗伯領督修,疏薦函璞鄧子,未幾病殁。續薦余
師道未湯子,暨味韶羅子[1]。曆垂成,羅又病殁。獨余師與曆事相始終。
入國朝,用其法造《時憲曆》,頒行天下。命掌欽天篆,辭再三不允。至辛
卯,遂荷世祖皇帝特達之恩眷,錫嘉名,晉崇階,更念其將老,勅户部查給地
畝,任作生壙。而且駕數臨堂,諮求教學,賜《御製文》有銘。西泰氏舊堂之
東偏,師為倣西式,改創新堂,寬數倍,於其東階,恭勒綸音於石,以垂不朽,
天下聞而榮之。堂近宣武門,屬城西。東華門舊燈市之南又一堂,欽賜於
順治乙未,改建於康熙壬寅。堂亦西式,相偕在内行教者,再可利子、景明
安子也三。人稱東堂,以别於宣武門之堂。天學之在京師,為四方之望,
自京師堂構一新,叨恩格外。而四方西賢鐸振之地,士民益奮欽崇。會有
中丞匯白佟、廉察鶴沙許二公[三];信嚮綦堅。宦遊所到,捐貲營築,以奉天
主。俸入不為己有,而為天主有。其視明葉文忠、徐文定、韓蒲州、劉成都、
李卿、楊京兆數君子[四];樂為道侣身主者,又何讓乎江南之蘇淞二郡,浙
之武林,江右之南昌之建昌之南贛,楚之武昌,閩之福州之建寧之延平之汀
州,蜀之重慶之保寧,咸有新堂,西賢居焉。前己丑,余師為曆學計久遠,特
疏上請,敦伯南子[]以知曆赴闕庭,仰給大官。同時遵旨入内地者,又十
餘人
我國家肇造區夏,一統無外,名公鉅卿,相與黼黻皇猷於上,而輦轂內
外,或省會之衝,或鄉邑之僻,每有西賢至止,時出其所學,為世津梁,指正
真之定極,杜誑惑之旁蹊,於以下肅人心,上襄王化。唐虞三代之風,庶其
再見於今日歟?利西泰而下,著述號最富者,《進呈曆書》百餘卷,業蒙宣付
史館。他若理器殊彙,莫非教學攸關,成書又三百卷。有經、有史、有超形
性學、有形性學、有修學、有天文學,板藏京師、江南、浙、閩、秦、晉各堂。且
總計載來圖書七千餘部。群賢感荷帡幪,賓至忘返,共矢協佐同文,抑首翻
矣。
譯,川至日昇,殆無窮竟。嗚呼!此又秦火以前未有之盛事也,漢唐無論
癸卯孟冬,公餘少暇,客有問天學今昔之概者,謹遵所聞論次之,以代
口答。
校記
[一]鄧玉函,字函璞;湯若望,字道未;羅雅谷,字味。
[二]利類思,字再可;安文思,字景明。
[五]南懷仁,字敦伯 。
以上耶稣會士。
[三]佟國器,字思遠,號匯白;許纘曾號鵠沙。
[四]葉向高,謚文忠;徐光啟,謚文定;韓,宰相,蒲州人;劉宇亮,宰相,绵竹人;李之藻,仕光禄寺卿,故稱;楊廷筠,官京兆尹,故稱。
以上中國官吏。其中葉向高、韓、劉宇亮,家人有領洗入教者,而本人尚難確定。
遠隔複写申込書 (控え)
申込ID: 21276020
申込日: 2025/10/26
利用者ID:E12096558
利用者名: 様
請求記号 : HP74-C10
タイトル:
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// 周方編校
選択した巻号等:
1-5
記事・論文名:
天學傳概 / (清) 李祖白撰; 周方點校
著者名:
李祖白、 周方
巻号、ページ:表紙 95表~102
不明
目次、奥付は、ありませんでした
お申込みの論文の目録は、上記に
含まれていました。
国立国会図書館 関西館 文献提供課 複写貸出係
Tel: 0774-98-1313
お問合せの際は利用者IDと申込IDをお知らせください。
0 件のコメント:
コメントを投稿